Ph.D. admissions in Geography, Fall 2012 (美國地理博士班申請心得-Fall 2012)
Admission:
(all in Ph.D. programs;* applied
by IIE/Fulbrigh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Geography, 2/8
2012-13 Non-resident tuition fellowship, $15,102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Environmental Social Science 2/11
*Penn State University Geography 3/1
Ohio State University Geography 3/7
*University of Kentucky Geography 3/29
TAships for 2nd-4th yrs, 12,875/yr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Geography& Anthropology 6/21
Rejection:
(all in Ph.D. programs)
*UC Berkeley, Geography 2/14
Clark U., Geography 2/17
*UW-Madison, Geography 2/23
UC Santa Barbara, Geography, 3/2
U. of Arizona, Geography, 3/6
U.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Geography 3/8
*U. of Oregon, Geography, 3/14
Decision:
Penn State
Background: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Geography, M. A.
with 1-year exchange student at Aichi
University, Japa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Geography, B. A.
Test scores:
TOEFL: 102 (R 26 L 30 S 22 W24)
GRE: 1490 (V 700 Q790) AWA 3.5
Publications:
3 journal papers in Chinese, 2 in
TSSCI journals, all first author
3 popular science journal papers
in Chinese (非嚴格審稿的期刊文章), all first author
2 other publications
Conference papers:
3 ,all in Chinese
Publication under review:
1, SCI journal (但是在我完成所有學校的申請之後,就被退稿了…)
Honors:
Phi Tau Phi
另有一個other publication曾獲獎
Scholarships & Fellowships:
Graduate Study Fulbright Grants
(partial)
教育部留獎
台師大地理系研究生獎助學金
台師大優秀研究生獎學金
Research project:
國科會大專生計劃
Work experiences:
師大課程的TA
日本交換學生時期短期打工
系上老師計劃的兼任助理
退伍後,系上老師計劃專任助理
Other experiences:
保育團體義工
班代
系上研討會司儀
Letter of Recommendation:
4 from NTNU geography.
--------------------------------------------------------------------------------------------------
在網路上與ptt留學版上參考了許多文章,希望我的經驗也可以讓之後申請的人有所幫助。
TOEFL & GRE:
我能貢獻的似乎比較少,若是說真的有什麼心得,那就是請先考GRE再考TOEFL,這樣準備托福可以事半功倍,不要像我一樣先準備托福再準備GRE,這樣真的是事倍功半。這點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只有我笨笨的還是想說先考比較簡單的托福,事後證明這確實不好。
G.P.A:
大學時的GPA約3.8,不過班級排名已接近中段;碩士班為4。在申請資料的準備上我並沒有特別去凸顯GPA的部分,甚至可不談我就不談,因為: (1) 排名沒有特別突出; (2) 我有日本交換校的成績,若計算日本交換時的GPA,其實並不漂亮 (約3.5),而且又有如何整合臺灣學校GPA與日本學校GPA的問題 (給分系統不同),故後來索性不去談GPA。
CV:
我覺得在寫SOP與PS之前,應該先整理自己的CV,這樣在寫這兩個文件的時候會比較順。
許多人建議CV應該要縮在一、兩頁,有一種理由是說因為評審老師們沒有心或時間去看那麼長的CV。我也同意這樣的說法,但我並沒有這麼做,是想說真的有心想要看我的資歷的老師,應不會計較一些些的時間看我的履歷,所以我的CV共有5頁,將一堆東西都塞進去。除了學經歷、著作、榮譽等一般大家都會放的資訊,我還放了著作的說明 (見下一段)、國內外的田野經驗,會的語言跟擁有的證照,故列出來才會這麼長。另外我還有放研究興趣。
另外,由於我的paper均為中文,所以我也放了paper的內容摘要,以及證明 paper「質」的說明。對此,我有兩個作法:(1) 引用次數;(2) 用文章審稿人的話來證明文章品質。有些文章審稿人會簡略回顧文章的內容,我就直接用reviewer的話,不寫文章摘要了;如果審稿人只有寫對於文章的評價,我則另外自行撰寫簡短的文章摘要放上去。
SOP:
將「為什麼想就讀地理系」,以及「為何想要鑽研特定領域」這兩個點,與自己的學術經驗作結合。參考前輩們的作法,大致上就是前言、大學、碩班、交換學生、為什麼想讀該校的次序撰寫。由於SOP要限制在兩頁內,有些可以參照PS或CV的地方,我都會在後方括號寫
(please see CV/PS for detail)。另外,如果在申請前已經拿到funding,請務必要在第一段等適合處寫出來,在這個大學都喊窮的年代,可以增加自己錄取的機會。最後,或許在「為什麼想讀該校的部分」可以跟大家分享。
在為什麼想就讀該校的部分,我查了下列相關資料,有適合的我就會放進去:
1. 學校的特色。
我是到wiki看學校介紹,看看學校座右銘motto、是否強調diversity之類的,總之看看學校的特色跟自己的研究有沒有什麼關連。
2. 系所的特色。
看網頁上他們有沒有寫到自己系所的特色,如果有,就可以說這個很吸引你。比如說,他們系所強調跨領域,若你的研究剛好跨領域,這個就是你可以強調的地方;有些系所會說他們對於某些領域是專家,若你剛好就是這個領域,這個也都可以寫進去,代表你適合念這個系所。Penn State好幾個系都有所謂2008-2013的Strategic
Plan,裡面都會寫該系在近年的預定發展方向,可以多參考。
再來,仔細閱讀博班就讀的規定,比如說有沒有要求minor、concentration、second language,如果有,就說他們的博班很可以獲得嚴格訓練。如果沒有,就說博班很flexible。有些博班會有分領域,若自己領域有確定,也可以寫。
還可看看開的課,有哪些你很有興趣的,或許可以列進去。這部分可以跟想跟的老師開的課配合。
3. 校相關資源:
比如說相關的center,program,phd minor等。有相關的都可以寫,說很有興趣學習。如果想當大學老師,找找學校有沒有preparing future faculty program,或是TA相關訓練,有些學校TA訓練後有證書可以拿,這個也可以寫。
4. 老師
就是寫哪些老師跟妳的領域最近。可以詳列他們的人跟領域,也可以只列名字。
PS:
PS的內容,我是將我想鑽研的領域之核心概念,與自己的人生、學術經驗結合;舉例而言,我的研究領域強調公平、正義、多樣性,PS就會寫「我是如何培養、被訓練出擁有公平、正義、多樣性的概念」。若是你的領域強調科學研究精神,就可以寫妳的科學精神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由於我是走比較人文的領域,文章前頭用引文的方式說明一位知名大師對於學者的定義,並說明這樣定義下的學者就是我想當的。不過我猜引文的作法其結果可能會很兩極化,審查老師們若喜歡這位大師,或許會有正面的影響;不喜歡這位大師,我的審查文件就會進垃圾桶。
推薦信:
我找了系上4位老師,並依照我跟老師之間的關係,希望不同的老師針對我不同時期的不同面向撰寫推薦信。如帶我大專生計劃的老師寫我大學的表現;碩士班的指導老師寫我碩士時的表現與人格的評價;研究助理的老闆也我工作表現;對於我想攻讀的領域比較熟的老師寫這個領域在台灣的發展潛力等。
其實很多學校都可以收超過三封的推薦信,我就會請四個老師都寫;若只能寫三封,我就會斟酌看哪三個老師寫比較好,再請這三位老師撰寫推薦信。
四位老師之中,有兩位土博士,都沒有任何國外研究經驗。所以我想推薦老師是否留洋不是重點,重點在於這些老師對你夠瞭解。
另外推薦信中,我會希望老師們用量化的方式,或量化概念的說法評量我的表現。如:他是我這10年來收過的18位學生中,最積極、我最鼓勵出國唸書的一位學生;或他在我XX課程上,拿到第二名的成績。這是我在一本申請學校的參考書”graduate admissions essays”裡面看到的tips (推薦這本書給大家,超棒!)。
出國前能爭取的獎學金:
在出國前能夠爭取的獎學金,比較知名的包括教育部公費留考與留學獎學金(甲類)、傅爾布萊特 (Fulbright) 攻讀博士學位獎學金等。不過對於地理人來說,一件悲慘的事就是公費留考的部分,至少這5年可以說從來沒有開設過叫做「地理」的科目。唯一有印象是5-10年前曾經有開過地理資訊系統 (GIS) 的名額。
若真的想要爭取公費留考,我認識的地理人都轉到別的領域,如文化研究、人口、觀光遊憩等,並且也有成功的例子。
傅爾布萊特攻讀博士學位獎學金的部分,很適合做人文地理 (或做其他領域,但是研究主題具有濃厚人文味) 的人申請,GIS如果做的太技術,自然地理若是純自然,被錄取的機會可能不高。(詳閱後方有關Fulbright/IIE的說明)
如果有申請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請記得有個East-West Center的獎學金可以申請。
你如果還是大學/碩班學生,行天宮有個獎學金可以申請,請搜尋「行天宮資優學生長期培育辦法」,如果申請成功,除了在大學/ 碩班有獎學金可以拿,出國後還有可能拿獎學金。
選國:
一般會認為,其實歐洲的地理學研究比較盛行,美國的地理學其沒有那麼盛行。我對歐洲的地理界比較不熟悉,不過美國的地理系相較於其他科系,確實不是一個發達的科系。一個講出來很多人覺得很訝異的事實是,目前長春藤8間學校,沒有任何一間學校有地理碩博班,大學部major也只有Dartmouth 有 (過去長春藤等校曾有地理系,但在二戰後消失)。長春藤外的許多知名私校也都沒有地理所。美國大學有地理系博班的大概都是公立大學,而且也大概只有五、六十所。所以如果要去美國念地理,在獎學金等各項面試的場合,勢必會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就我所知,美國地理學沒有很盛行,你/妳為何要去美國念地理?」
我覺得美國地理系是一個地理技術為主在發展的科系。其他領域不是沒有,只是通常師資、課程等都比地理技術來的少。人文領域的老師則集中在特定的幾間學校,包括Berkeley, Washington等。
如果想要結合歐洲與美國的優點,加拿大的大學其實也是一個選擇,包括Toronto, UBC等學校的地理系也是很好的系所。
選校&系所排名:
或許需要感謝美國地理系的不發達,我們在選校上比其他科系的人來的容易選。我的選校主要看師資與相關資源,我會希望我這個領域,或我想跟的老師至少有兩位 (含) 以上,因此一些排名前面的地理系就因為這樣而捨棄掉。由於怕申請不上,我最後決定申請13間學校 (名單如前),排名好的到差一些的都有。由於我的研究領域屬比較跨領域的,我也申請了一所非地理系的學校。
美洲地理系的完整名單,請見:http://0rz.tw/OZ5VH。如想知道美國地理系排名,最近有有NRC 2010 Geography 可以參考 (http://0rz.tw/fi465)。這個名單缺了一些地理與其他學門在一起的系所 (也就是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XXX.),如 Johns Hopkins U.的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Temple U.的Geography and Urban Studies。
另外,一個最新的研究 (http://0rz.tw/F1No6) 將美國各大地裡系博士畢業生的成為大學老師的情況、學術文章生產量等資訊作排名,將最多地理系博士畢業生送上大學老師位置的前十名學校為 (1960-2010):UC–Berkeley, Ohio State, Colorado, Wisconsin–Madison, UC–Santa Barbara, Minnesota, UC–Los Angeles, Penn State, Kansas, and Clark; 獲得教職/博士畢業生比例最高的時間學校則是(1991-2010):UC–Berkeley, Wisconsin–Madison, Iowa, Colorado, Ohio State, Washington, UC–Santa Barbara, Clark, Minnesota, and SUNY Buffalo.; 最有學術生產力的前十名學校為(1991-2010):UC–Santa Barbara, UC–Berkeley, Colorado, Penn State, Wisconsin–Madison, Ohio State, Clark, Minnesota, SUNY Buffalo, Arizona, UC–Los Angeles, and South Carolina。
網路上有人另外排了2013年美國地理所的排名,以及2014年GIS program 與 on-line GIS master program的排名,也可以參考。
申請過程:
由於Fulbright/IIE會幫忙申請五間學校,我自己則申請剩下的8間學校 (ASU,
UNC, LSU, OSU, UCSB, U of Arizona, Clark, UCD)。自行申請的學校裡面,大概就是Clark比較麻煩一些,因為它沒有做到多數學校有的全部線上申請化,如推薦信要用紙本,也沒有線上付申請費的機制,要自行在台灣的銀行開支票並隨申請資料寄過去。此外,就是UC Davis線上申請填寫的網頁,嚴格限制SOP與PS字數,在申請的同時斟酌了好久。
另外建議TOEFL&GRE成績可以早點送出就早點送出,因為從提出申請到學校正式登入說明他們收到,有時一拖就是三、四週,一不小心可能過了申請期限。
交換學生:
由於曾在日本的大學擔任交換學生一年,所以我在申請之前就先向日本的學校申請了一些彌封好的英文成績單,並隨著申請資料寄過去。如果想要申請的份數不多,據聞一些交換校是會直接寄給交換生,不過我的日本學校要我一切照規定申請英文成績單,所以一來一往差不多需要一個月的時間。簡單說就是如果我不想託人幫忙在日本申請,就必須自己想辦法生出日本郵票當作申請費,重點就在於在台灣如何生出總面額不小的日本郵票 (詳情請到Japan
Study查詢我的文章)。
似乎有些學校不要求交換學校的成績單,因為交換生並沒有拿學位,這個在事前可以先問清楚。
另外,若是原本的交換國,跟要申請MS/PhD的國家不同,在面試的場合就經常會被詢問到為何有如此的決定,可以提供有交換經驗的人參考。
與老師們聯絡:
我並沒有聯絡所有學校的老師,不過有聯絡的老師基本上都給我鼓勵的回信,如看你的資歷很好,很希望申請我們系等等的話。也有老師說他要退休了不收學生,要我去問其他人。UCSB一位老師表達了很想收我的意願,如同前輩所說,對你有興趣的老師就會說明系的獎學金情況、自己最近的研究、學生的研究等,並依照我的研究領域說除了他之外,系上哪位老師或許也很適合你這樣。也因此我對於錄取UCSB抱持很大的希望,可惜最後還是沒錄取。
如果要聯絡老師,我會建議在申請前,大概十月、十一月就問,因為有些老師可能會說他今年不收學生,或他覺得妳的領域或許系上其他老師比較適合等,可以獲得這些有用的資訊,適度調整申請的方向,以增加錄取的機率。
當然也有老師都沒有回信的,但這不表示這間學校就沒希望。UC Davis要求申請前要先找好老師,我寄了三次信給同一位老師,每次間隔兩、三星期,不過卻都沒有回信。我仍然堅決申請,最後它是第一間給我錄取的學校。
申請結果與心得:
申請結果,幸運錄取6間學校,並一直在Penn
State與UC Davis之間掙扎,最後仍決定去Penn State。
美國大學真的很沒錢,許多學校拒絕學生的裡有都有提到財政困難,包括Minnesota, Ohio State的拒絕信上都有提到這件事 (從grad café上得知)。因此,自己有獎學金的人去申請真的可以增加一定的申請優勢。如Ohio state有問我說是否真的有拿Fulbright
scholarship並問我是否有意願就讀。
幾個排前面的地理系,都非常的競爭,都不好進去 (廢話)。如UW-Madison,根據grad café的小道消息,2012 Fall只招收5位研究生,grad café上一堆神人都被拒絕。Clark歷年來也只收10名上下,加上有領域分配的問題,使得要進去更加的困難。Penn State的話,根據我自己的了解,依照每年經費的情況不同,每年大概是收12-15名研究生(碩士+博士)。Penn State基本上都會給研究生TAship (or RAship),國際學生的話則不一定有,但是進來program後在第二個學期或第二個學年度爭取到獎學金的情況還蠻普遍的。
Fulbright/IIE:
人文領域,或是研究其他領域但主題跟人文很有關係者,其實很推薦申請Graduate Study Fulbright Grants。這個獎學金每年一般錄取2名全額,8名部分補助,也就是有10個名額。申請人數不算太多,我想是因為申請截止日早有點關連。舉例來說,預計申請2012 Fall入學的人,必須申請2012-2013年度的獎學金,不過申請截止日期在2011的8月,許多人那時可能留學文件、留學考都還沒準備好,以至於申請人並不多。也因為這樣,很推薦大家積極申請。
簡言之,這個獎學金的好處是:(1)
留學費用上的補助;(2) 在美國為知名度很高的獎學金,因此在申請學校上應有一定的幫助;(3) 會幫忙獲獎人申請五間學校,可省下一筆申請費用。詳情可查閱版上Fulbright相關的文章。
不過,這個獎學金只限定攻讀博士學位者,攻讀碩班的不行。而其他相關的限制,包括:(1) 畢業後必須實際待在台灣兩年以上(據說是看出入境證明),才可以拿工作簽證留在美國;(2) Fulbright/IIE幫忙申請的五間學校,在申請過程中不能與該校進行任何的聯繫。
留學獎學金:
或許留獎我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在我在書面審查的時候被換組,複試還是很幸運的有上榜。請查詢我之前版上的發文,有提到面試老師問我的問題。
相關資源:
近年,有不少對岸念地理的朋友到美國留學,所以在寄託、太傻上有不少的資訊,不過以念地理資訊的為主,其他領域者仍有參考價值。如:http://bbs.gter.net/bbs/thread-803811-1-1.html
、 http://0rz.tw/HyOvD、 http://edu.gter.net/bbs/archiver/tid-725206.html
另外,也有一些英文書專門在寫申請研究所的資訊,我翻過幾本,其中以Graduate admissions essays我覺得最好,裡面有許多PS/SOP的指引與範文,還有幾篇推薦信的範例。很推薦大家找這本來看看。
謝辭:
申請路上,要感謝的人,很多。謝謝系上的師長,一直鼓勵我出國念書,幾位老師也很阿莎力的答應幫我寫推薦信。特別感謝廖師、灶師、許師,你們是我留學路上的指引與推力;感謝川喜欽師,讓我在退伍後與出國前的gap有個地方可以待,還在此遇到我的牽手。
很懷念那段聽老方講故事的時光;阿晟、A-Yu、阿純,好像是我最早出去念,你(妳)們一定也沒問題的!
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的好朋友們,沒有你們,我想,也沒有今天的我。大學室友,謝謝你們,以後我們的婚宴,一定都會有一桌叫「大學室友」。
謝謝Mayday & Mr.children。是你們讓我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感謝爸媽,始終支持我的想法,給予我各種的協助。
謝謝A-tzu。謝謝妳願意隨我這個一無所有的人一起浪跡天涯,也感謝你對我的包容。未來,我們一起加油。